电 话:4008-555-263
移动电话:13798662580(金先生)
15989946295(刘小姐)
传 真:0769-83108046
地 址:东莞市大朗镇长塘第一工业区118号B栋一楼
邮 箱:xkjinyipu@.163.com
公司主页:http://www.dgsjsk.com
阿里巴巴:fsxkskjx.cn.alibaba.com
在线 Q Q:
但这并非富士康一家的问题。在全球代工链条上,代工企业与授权企业之间永远处于不对等地位,这几乎是国际产业链分工的潜规则。由于处于产业链的底端,代工和企业处处受制于人。大客户为了在竞争中处于有利位置,会把成本账算得一清二楚。像苹果、诺基亚这一类客户,对原材料及其选用的品牌均有指定。
比如,代工苹果的iPhone,所有的成本都已由苹果事先列出清单,连耗材比例都有明确规定,而材料价格也早就由苹果和供货商谈好。来自彭博社的一份苹果与富士康利润率对比图表显示,苹果的利润率从2007年iPhone发布时的15.4%上涨至上季度的30.8%,而代工厂富士康的利润率从2007年的2.7%下降至上季度的1.5%。苹果在4年之中利润率上涨1倍,而富士康的利润率则不断下滑。
与此同时,人口红利消失,人力成本的低廉不再成为代工企业的优势,反而成为影响其利润的重要因素。以富士康为例,2010年6月1日和10月1日,富士康方面两次宣布给员工涨薪,从每月900元上涨至1200元,后又再次上浮至2000元。富士康发言人刘坤曾告诉南都记者,在两次调薪中,富士康深圳厂区的45万名员工中有84%符合调薪要求。按此估算,2010年10月份加薪落实之后,其深圳厂区每个月增加的员工基本工资支出为4.158亿元,一年将近50亿元。同年,富士康全年亏损2.18亿美元,员工成本总计达5.65亿美元,同比增长16.5%.2011年上半年财务报表显示,富士康国际2011上半年营收29.9亿美元,较去年同期下滑7.28%.净亏损1800万美元,去年同期为净亏损1.43亿美元。
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国际市场上获得巨大成功,与其特殊的加工贸易生产方式分不开,这种生产方式不仅在纺织、服装、鞋、箱包、玩具等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广泛采用,在信息技术产品、消费类电子产品等高技术产品的劳动密集型加工环节中,运用得也很普遍。通过这样一种形式,劳动力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中国制成品大量进入发达国家市场销售的主渠道。但成功并不能掩盖这种商业模式的根本缺陷、以及这种模式进行工业化的风险。
原材料价格上涨,珠三角的工资水平上涨,人民币持续升值,而同行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之下,缺乏自主品牌和核心技术的中国代工产业前景越来越不明朗,国际经济环境中的风吹草动,都有可能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2008年1月,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前夕,深圳宝吉工艺品厂倒闭。技术含量低、劳动密集型、利润微薄、全部出口,这家每年向欧美市场出口约600万棵圣诞树的全球最大圣诞树生产商,成为“世界工厂”走向死亡的典型案例。同年10月,东莞合俊玩具厂倒闭,全球玩具巨头突然死亡,代工业寒流的担忧弥漫着整个业界。
华南师范大学教授许卓云曾举例,珠三角上世纪80年代初期崛起的纺织、食品、饮料工业,在1990年代初首先进入停滞期;接着,在1980年代中后期崛起的家用电器工业,也于1990年代中期进入艰难的调整期。如果按照时间延续的逻辑,那么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将会是这个行业的加速死亡期。
迁移宿命富士康依次迁徙的每个节点,都暗合了30年来中国大陆经济发展路径,所到之处见证了从沿海到内陆地市的城市化进程,以及各地政府的每一次发展冲动。
2005年,时任深圳市委书记的李鸿忠将深圳面临的局面称之为“四个难以为继”:深圳的土地、空间有限难以为继;能源、水资源短缺难以为继;人口不堪重负难以为继;环境承载力严重透支难以为继。强调深圳要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建设自主创新型城市。这一说法几乎得到外界的一致认可,不少企业意识到这是政策紧缩的信号,加上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下,一时间深圳企业外迁成为风潮。
2006年6月,由深圳贸工局牵头展开的一项企业外迁调查表明,深圳市共有119家工业企业已经或计划外迁,涉及工业总产值90亿元。其中,共有18个工业行业出现企业外迁情况,其中机械、玩具、仪器仪表、塑胶四个行业外迁企业数量较多,合计占外迁企业总数的58%.迁往地点省内集中在东莞、惠州、中山、河源等地,省外则多往湖南、江西、江苏等地迁徙。
当一个城市没有土地、人力和政策的吸引力后,外迁寻找下一个成本洼地,可能是最简单直接有效的方法。2010年,富士康将撤离深圳的消息不胫而走。就像当初从台湾踏足深圳一样,而今的富士康正因成本驱动,在中国大陆加速渗透与扩张之旅。为降低成本,富士康就像一只迁徙的候鸟,不断追逐水草肥美的“成本洼地”。哪里成本更低,哪里给予的政策优惠更多,就奔向哪里。
已经可以查询到的80家鸿海大陆子公司中,大致分布于四大片区:一是始于1988年的,以深圳为核心,辅以东莞、佛山、惠州等珠三角城市圈的华南片区,该区域目前涵盖了大部分3C产品及其配件的研发、加工制造;二是始于1992年的,以昆山为核心,辅以上海、淮安、常熟、杭州等长三角城市圈的华东片区,该区域以便携式电脑及其元件的生产制造为主业;三是始于上世纪90年代末期,以烟台为核心,辅以晋城、廊坊、大连、天津、秦皇岛、营口等环渤海城市片区,该区域主要以手机等移动设备及通讯等专业设备,和新能源等新兴产业的研发制造为主;四为始于新旧世纪交替至今,以太原、武汉为核心,辅以晋城、重庆、成都等内陆片区,主要针对内需市场的研发和生产。而最新的富士康扩张版图上,河南和湖南两大省份也已被插上红旗。
富士康在大陆依次迁徙的每个节点,都恰好暗合了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整体经济发展路径———从珠三角到长三角,先东部,再中西部,先沿海,再内陆。富士康所到之处,也见证了中国从沿海到内陆地市的城市化进程,以及各地政府的每一次发展冲动。
升级之梦从深圳速度到深圳质量,“富士康们”何去何从,步入“后富士康时代”的深圳又如何探寻新的发展道路,拭目以待。
但,迁移肯定不是唯一的出路。同为代工企业,全球第二大代工厂商伟创力也一度面临着跟竞争对手富士康一样的问题,但在经历多年巨额亏损后,它果断走向转型之路,并由此迎来新生。伟创力从2010年开始调整重心,将主攻方向转到医疗设备、新能源产品的代工上。目前,伟创力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医疗设备代工厂商。台湾手机厂商宏达电曾经就是代工厂商,现在已经成为知名的手机厂商,在智能手机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希望富士康把管理总部、运营总部、研发总部、财务总部放在深圳,在深圳的发展按总部经济的形态来做大做强”。就在富士康大举北迁、河南厂房奠基开建的消息密集见诸报端之时,2010年8月5日,深圳市委书记王荣、市长许勤前往富士康科技集团调研。许勤在调研中讲了上述这番话。富士康科技集团总裁郭台铭随后说:“自己很有信心在深圳投资,只要深圳需要,富士康任一项高新技术都可以放到深圳。”
有人认为这次调研是“双方都在通过这种方式,互相试探对方的底线”。就在三月前的一次珠三角工作会议上,广东省某官员曾直言,富士康要把低端产业链转移到外国或其他地区,把在深圳的规模由40多万人降到10多万,从而为深圳和广东的产业升级腾出发展空间。而这些声音,都曾被外界解读认为,在土地、能源、环境、人口四个难以为继的问题下,推动新一轮的产业升级已经迫在眉睫,而富士康模式已越来越被深圳官方所否认。
在内地布局同时,富士康也在加速深圳总部转型。2011年7月,郭台铭在深圳参加富士康万人晚会时宣布,深圳总部将加速转型,龙华、观澜两厂区将成为“产品技术研发、销售展示及人员训练、模具制造技术研发和新设备与自动化制造研发中心,新产品量试基地”。富士康还将进军新材料、新能源领域,深圳厂区是重要研发中心。
就在去年年底,深超光电(深圳)有限公司研发的深超光电低温多晶硅液晶面板项目点亮投产。该公司由深圳市政府国资委下属深超科技投资公司与富士康科技集团合资,被认为是富士康就地实现转型升级的精心之作。值得一提的是,投产当天,郭台铭还精心撰写了一副对联。上联:科技汪洋需领航舵首纵波涛汹涌唯创新端大局;下联:转型广东赖浇灌园丁可就地升级乃光电照世界。横批:深圳质量再创辉煌。
“现在富士康走的转型升级之路,将会使富士康在新的发展时期浴火重生,这也将成为广东产业转型升级的缩影”,出席投产仪式的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则说,富士康在改革开放初期进入大陆,靠代工起家逐步成长为全球代工领域龙头老大。在新的发展时期,富士康需要加快转型升级,而富士康的转型升级很大程度上代表着深圳、广东的转型升级进程。
7月,郭台铭在深圳参加富士康万人晚会时宣布,富士康深圳总部将加速转型,龙华、观澜两个厂区将成为“产品技术研发、销售展示及人员训练、模具制造技术研发和新设备与自动化制造研发中心,新产品量试基地”。
富士康昭示:腾笼未必要换鸟
富士康是一道风景。每年春节后,“招工难”蔓延全国。富士康却门庭若市,前往应聘者趋之若鹜,成为各大媒体例牌的封面主角。
富士康是一个异类。在深圳高唱产业升级腾笼换鸟之时,作为最大的“代工王”,富士康北迁稍有风吹,深圳高层立马前往调研,希望“富士康把管理总部、运营总部、研发总部、财务总部放在深圳”。
但,别人眼中看到的幸福,自己会有不为人知的酸楚。
在成本急增利润下滑的全球大趋势之下,缺乏自主品牌和核心技术的中国代工产业正身陷重围,即便如富士康这样的“巨兽”也概不例外。要么升级,要么毁灭,刻不容缓。这不仅是富士康的问题,更是深圳的城市命题。
眼下的尴尬是,城市和低端制造业都面临进退两难的境地。深圳方面担心笼子腾出来了,好鸟没有引进,原来的鸟也被清理了。而靠人力成本谋取利润的制造业,有升级的急切欲望但急需找到升级的出路。富士康与市国资委旗下企业合作的深超光电低温多晶硅液晶面板项目,被视为低端制造业就地转型的精心之作,但其背后更大意义在于:通过城市主动出击,出台政策引导,亦可帮助“笼中鸟”就地升级。得救之道,就在其中。
衰草枯杨,青春易过。否则,时节一过,难免落在尘埃
上一篇:东莞市森捷数控设备网站正式更新完成 下一篇:森捷数控-精密切片机视频演示 |